青少年是祖国的花朵、未来的希望,关乎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今年以来,东莞公安等多方力量携手护航校园安全,在东莞市未成年人素质教育、安全教育、思想教育等方面下足功夫,全力保障青少年“开心上学,平安回家”。
10月24日,东莞公安将携手东莞市教育局、共青团东莞市委员会,共同走进东莞启智学校启航分校,开展第二场“护航”主题直播活动。活动将聚焦群众关心的教育及学生安全问题,以案说法,讲述各职能部门护航青少年成长的暖心故事。
护学岗助力“好上学”
周一至周五清晨,在东莞市内的多个学校门口,总能看到着装整齐、手持防暴装备的民警、辅警带领“祖国的花朵”们过马路,这是东莞公安护航校园平安工作的其中一环。
今年以来,针对东莞市校园安全防范工作的各项问题和短板,东莞市公安局密切联合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内外结合、共同发力,积极推动校园“三防”建设。人防方面,全市1802个校区共配备保安员9755名;物防方面,全市共配备安全防卫器械6608套,防冲撞设施、校园全封闭管理等设施设备基本到位;技防方面,校园“1+4视频”建设基本完成。
此外,东莞市公安局加强对校园周边高危人员排查,准确掌握情况后在学生上、下学时段强化社会面巡逻。其中,东莞市公安局樟木头分局坚持实施“法制副校长”制度,联合辖区内学校向家长提供24小时在线服务。
多力量保障“上好学”
在公安机关联合教育等部门做好校园平安工作的同时,针对众多家长关切的教育质量问题,东莞市委市政府高规格部署开展全市教育扩容提质千日攻坚行动,从编制规划、经费支持、用地保障、审批服务、督查落实、师资配套等各个环节实现全链条支撑。
据了解,截至9月,全市已有21个新建改扩建公办学校项目完工,新增公办学位超过2.6万个。特别是增加了普通高中学位7229个,比参加中考的学生增量还多,直接拉高今年普高录取率3个百分点,达到61.2%,较好地回应了社会和群众期待。
共青团东莞市委员会则充分发挥其对青少年思想引导作用,依托东莞市莞香花青少年服务中心,围绕禁毒教育、网络安全、校园欺凌、预防辍学、青少年心理健康等主题,设计了一系列服务计划和项目,开展“送法进校园”系列服务167场次,服务89164人次,有效增强青少年自觉守法和自我保护意识。
在市教育部门和团市委创建的良好教育基础上,市公安局全面加入校园安全思想教育,把打击违法犯罪、法制安全教育等涉及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内容融入学校基础教育,让市内中小学教育系统在平稳安全阳光的状态下运行。
延伸阅读:启迪心灵 护航人生
10月15日,经过3个月封闭式学习后,阿康(化名)在家人的见证下参加了结业礼。3个月前,阿康以罪错未成年人的身份进入东莞启智学校启航分校(下称“启航学校”),如今,他即将重返自己曾经就读的中职学校继续学业。当天,启航学校共有8名学生结业,重返学校或社会,接受各方检验和挑战。
在来到启航学校之前,17岁的阿康是一名中职学校的高三学生,而且是名艺术生,学习成绩相对来说不错。说起被送进启航学校的原因,阿康告诉记者:“当时我被女朋友抛弃了,然后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朋友利用进行敲诈,犯了错。”
刚来到启航学校的阿康一时无法接受这个事实。“来到这里我长了很多白发,很焦虑,一直想不通为什么会这样。”阿康说,幸好有教官和老师的帮助,2个月后,他终于调整好状态。
阿康表示,他在启航学校学到很多,尤其是法律知识。“原来我的法律意识很淡薄,在这里学习3个月后,我对相关法律有了较为清晰的认知。”
马上就要重返校园,阿康对于未来满怀期待,“在启航学校,教官和老师帮我买了很多书,学习也没耽误。回到学校后,我要积极准备12月的考试,希望可以考上好的本科院校。”
今年7月15日,为解决罪错未成年人教育矫治问题,推动东莞市专门教育发展,东莞市第一所专门学校——东莞启智学校启航分校正式启用。该校招生对象主要为已满12周岁不满18周岁、有严重不良行为、需要接受教育矫正的未成年人。学校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学校有在校生110名,累计教育学生130余名。
学校开办以来,新华社广东分社、《南方日报》《南方法治报》、东莞电视台等新闻媒体先后到校进行专访,《人民日报》、新华社、人民网等全国数十家权威媒体曾转发学校有关报道,在社会各界产生了较好影响。
六大机制为“问题少年”教育护航
罪错未成年人先行看护机制
根据未成年人案件办理有关程序规定,办案单位查获未成年人违法案件,需在24小时内办结。为方便公安机关、检察机关办理未成年人违法案件,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东莞市拘留戒毒所与市公安局刑警支队、治安巡警支队和法制支队共同研究,建立罪错未成年人先行看护机制,对办案单位查获的严重不良行为未成年人,或者检察院不逮捕、不起诉,但需取保候审后转入专门学校学习的未成年人案件,办案单位仅需填写《东莞市违法犯罪未成年人先行救助看护登记表》,进行核酸检查后直接送入专门学校先行看护,呈报市教育指导委员会审批的材料在10天内完成即可。
流浪未成年人入校委托机制
7月21日,东莞市公安局副局长梁建柱率队到市民政局,共同就如何开展具有严重不良行为的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委托入校、护送流程等问题进行研究。经过多次沟通协调,9月1日,东莞市民政局同意对10天内无法联系其父母或监护人,具有严重不良行为,需在专门学校进行矫治和接受教育的未成年人,由市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填写《东莞市专门学校入学申请书》提出入学申请。9月2日,东莞市公安局、市民政局联合印发《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座谈会纪要》。
建立青少年普法教育基地
为做好青少年法制教育工作,启航学校普法教育基地专门配备法治教育中心、心理辅导中心和模拟法庭,并设计了15本教材,有针对性地普及法律知识。9月,东莞市普法办公室将专门学校“警师共育,挽救罪错少年”——启航学校普法项目申报2019~2020年全省国家机关“谁执法谁普法”创新创先项目。
警家校共育机制
启航学校通过举办学生生日会和教师节、中秋节活动等,邀请家长参与、探访、帮教,加强家庭教育指导和家校协作,培养和谐亲子关系、家庭关系,形成家庭、学校协同共育的教育转化服务体系。
量化考核激励机制
为贯彻落实东莞市公安局党委相关指示精神,9月15日下午,东莞市拘留戒毒所会同市公安局指挥中心、刑警支队、法制支队,就办理有严重不良行为的未成年人入读专门学校纳入考核进行研究,并达成一致意见,明确将严重不良行为未成年人入读专门学校及办理少年收容教养工作,纳入市公安局重点工作负面清单“执法办案监督”项目进行考核。
离校跟踪研判机制
为做好离校人员跟踪帮教工作,专门学校与市公安局情报中心建立罪错未成年人离校跟踪研判机制。据了解,截至目前,暂未发现出校的26名学生有新的违法犯罪记录。
(南方法治报 编辑:努努)
附件下载:
版权所有:广东省公安厅政务网站 主办单位:广东省公安厅
粤ICP备20053102号 网站标识码:4400000047 公安机关备案号:44010402001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