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警务资讯 > 警务要闻

护航特区四十载 “先行先试”再出发

时间:2020-08-25 17:06 来源:人民公安报 [字号: ]
分享到:

  沐浴改革开放的春风,40载风雨兼程,深圳从经济特区迅速成长为世人瞩目的现代化大都市。深圳公安不断改革创新,保持“先行先试”的优势,推动警务体制机制转型升级,坚定不移地走精兵强警之路,为特区经济社会发展保驾护航。

  40年来,公安民警筚路蓝缕,披荆斩棘,从铁皮房、老雕楼的简陋条件起步到装备现代化的公安铁军,阔步前行,雄健豪迈,与特区共成长。人民公安报特邀深圳民警口述特区40年的大事小情,见证深圳警队的成长足迹,一同话沧桑,整装再出发。

传承拓荒精神 科技助力精准打击

讲述人:何斌(深圳市公安局宝安分局刑警大队大队长)

  1994年,我从刑警学院毕业,成为深圳市公安局宝安分局刑警大队的一员。早年,原属郊外的宝安区人员混杂,治安状况较为复杂,恶性案件多发,侦查手段滞后,警力配置不足,而且科技支撑薄弱,只能依靠人力侦查破案。为了抓捕嫌疑人,尽早破案,大家常年奔波在外。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各项公安建设更新迭代,刑侦队伍作为打击尖刀,紧随时代步伐,调整节奏,形成全方位、全链条式打击。

  早年间,经侦、禁毒、反走私等部门全部职能集中在刑侦部门,由于公安改革,刑侦队伍得以细化,根据案件特征类型进行分类,刑侦工作也由原来的粗放式打击转为专业精细化打击。近两年,根据社会治安形势变化,成立了专业的反电信网络诈骗攻坚队和扫黑除恶攻坚队,可以对此类违法犯罪精准发力。

  如今,科技已成为打击违法犯罪的超强助力。智慧警务的应用,13个“深”字头平台,为我们打开了智慧侦查的大门,也给我们提出了新要求。作为新一代刑侦人,要充分利用数据资源及技术优势,将工作做精做细,构建数据模型,对社会治理形成反哺。

  “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奋斗、特别能奉献”的精神代代传承。无论何时,我们都会冲锋在前,为提升市民安全感、幸福指数竭尽所能,为建设平安深圳保驾护航。

运用新手段探索智慧监管模式

讲述人:杨胜平(深圳市公安局预审监管支队政秘科二级警长)

  1985年,我从惠州市公安局调入深圳,加入预审队伍,正好赶上预审支队从深圳市公安局大院迁移。当时的预审监管支队还是深圳市公安局六处。如今,35年过去,从最初的新警到现在的老大哥,我一路见证着预审与监管工作的改革发展。

  2002年,六处更名为预审监管支队,从处级编制转为副局级编制,队伍规模也进一步扩充壮大。经多次改革,预审监管支队从最初的100余人,到现在已有430多名编制民警,看守所规模也由1所扩充为现今的4个。外观上,监所环境有着明显改善,所容所貌日新月异,绿化面积的扩充,内部设施改善。监所管理更加彰显人文关怀,原来简单的管理方式丰富发展,教育理念浓重,管理流程更加规范化、科学化。

  近年来,监所管理不断融入技术手段,科技的加持让监所管理更加科学智能,预审监管支队正在继续探索智慧监管模式,推动监所管理进一步发展。

告别人海战术 安保防控转型蝶变

讲述人:李风林(深圳市公安局福田分局指挥处三级警长)

  1984年10月,当时我刚满20岁,从广东省梅县考入深圳警队。自此,我将人生美好的36年时光献给了深圳警队,献给深圳这片改革开放的热土。36年来,我先后在缉私、治安、巡警等岗位工作,侦破过全市首宗持枪抢劫案件,捣毁过团伙贩毒等极具影响力的案件。近年来,我将精力集中到全市应急处突一线,获得“李铁嘴”“金喇叭”等称号,2020年有幸被评为广东省优秀人民警察。

  今年是深圳经济特区成立40周年,我很荣幸成为其中的见证者与参与者,不论是警服变迁,还是公安执法规范化的不断进步,我都亲身经历,尤其对科技给警队带来的变化感触极深。

  以大家熟知的“中国科技第一展”高交会为例,早些年,高交会展馆内时有扒窃、失窃案件发生,我们只能凭经验、用眼睛观察有没有可疑人员,只有发现嫌疑人作案时才能将其抓获。现在,安保设备科技含量越来越高,通过高科技就能及时预警可疑人员,警情随之越来越少,如今多数地区更是零发案。从早期的人海战术到如今的科技助力安保防控,高交会已实现连续7年零发案。

  鼓帆奋楫再当先,老骥建功新时代。成绩永远属于过去,未来我们要把每一种苦累当作一种锤炼,把征服一个困难当作一个机遇,把历经一次险境当作一次进发,继续前行。

警航鹰击长空 守卫鹏城十六载

讲述人:陈建明(原深圳市公安局特警支队警航大队大队长)

  16年前,为了守卫蓝天,全面保障深圳这座城市的安危,深圳市公安局特警支队警航大队应运而生。

  加入深圳警队之前,我在空军某部队担任战斗机飞行员22年,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2003年,我被抽调筹建深圳公安警务航空队。当时,深圳作为全国首批筹建警航队伍的城市,没有经验可学,完全依靠自我摸索。

  我记得,2004年7月8日,警航大队正式成立,我任大队长。当时只有一架飞机、2名飞行员和3名机务人员,我既当飞行员又兼职后勤、内勤。

  为了培育合格的警务飞行员,我们参照同行业标准,依照军队训练大纲,从基础开始训练:紧急救援、运送兵力、绞车救援,我们结合自身装备特点及任务需求,专门制作了一个教程。

  2005年3月,在广东省公安民警大练兵场上空,深圳直升机队伍精彩亮相。演练中,空中与地面完美配合,精准卡好时间节点。这次演练,对于我们也是很重要的一次检验。

  随后,我们开始着手招第二批、第三批飞行员,到第四批时就采取自主培养,从现有民警中筛选,按照招飞体检成绩体检,采取自愿报名和个别选调,确保人才可持续发展。事实证明,这条路是成功的。

  今年,我也圆满完成任务,正式退休,同警航这个伴随了16年的“老朋友”道别。

  临别之际,我将手中的接力棒传给了后一辈。无论在哪里,新老交替都是正常现象,只有培养出合格的接班人,警队才能继续保持活力。警航大队曾经像我的小孩子一样,如今它已长大成人,可以放开手脚让其经历风雨。

  如今,警航大队兵强马壮,队伍扩充为32人,即将发展到4架飞机,这是一支储备力量和震慑力量,随着城市发展和社会需要,警航不仅仅是警务要求,同时也承担政府的社会服务功能。一手托着国家的财产,一手托着同伴生命,深圳警航将不负所托,扛起空中安保重担。

回望三十八年风雨从警路

讲述人:陈志华(深圳市公安局罗湖分局指挥中心二级警长)

  作为深圳首个建成区,罗湖的发展史就是深圳伴随改革开放迅速崛起的辉煌见证。罗湖公安,从有了这个名字开始,便承载着特殊的历史使命,既有马不停蹄的案件侦查,也有润物无声的为民服务。

  我17岁加入深圳警队,从警至今38年,也是深圳经济特区成立以来第一个深圳警界的一等功获得者。在那个案件多发的年月,我曾独身爬上携带炸弹的犯罪嫌疑人逃亡驾驶的大巴车、曾假扮买家与枪贩面对面谈判……早些年,公安办案风险高、案件侦破难,是如今无法比拟的。为了办完一起案件,常常要辗转多地,反复侦查分析,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以前办案就是要到处跑,到处找,线索要靠我们仔细挖掘,不管大案小案,经验也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用心去思考、判断。在那个年代,办案的法宝就是腿要勤、心要细,积累下来的经验往往能够指导以后的实践。

  如今,科技迅猛发展,智慧新警务层出不穷,我们的破案能力、破案手段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传统经验也在薪火相传。未来,我们的办案方式、工作重点,都会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但是我们的职责使命依然从未改变。

规范执法 办案水平不断提升

讲述人:王君求(深圳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队侦查大队三中队四级警长)

  我1983年加入深圳警队,见证着警队不断发展壮大,成为一支匡扶正义、为民服务的公安铁军。

  从警37年,对深圳警队的发展变迁感受最大的是案件办理的规范化。由于信息化建设不足,以前交通事故逃逸案的侦破比较困难。交通事故发生后,车主肇事逃逸,那时的办案手段比较落后,只能靠现场遗留的物证进行分析,调查取证难,破案效率低。1992年开始,我们逐渐加强信息化建设,用科技手段助力执法办案、调查取证各个方面。经过不断的发展,交警和派出所联合办理案件,各警种之间的信息互联显著提升,同时经常组织各部门、各警种进行办案培训、交流,民警的办案水平得到显著提升。现在逃逸案件侦破率近百分之百。

  同时,执法办案规范化进一步提升,促进了社会的公平正义。以前出了交通事故是追究直接责任人,即谁做的事情谁负责。而现在除了追究行为人直接责任外,还追究单位、集体责任,办案量刑更加科学合理、公平公正。这体现了有责必究、公正执法的原则,也从源头上强化每一名公民的责任意识,减少类似案件的发生,加强执法规范化在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创新基层治理 完善南园模式

讲述人:蔡坤海(深圳市公安局南山分局南山派出所社区队队长)

  2016年,我们以南园社区为试点,打造民生服务型警务室,在摸索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当时,我作为警务室警长,开展南园模式试点工作。经过4年的努力,南园模式得到不断完善,已形成相对成熟的社区治理体系,并取得一定成效。

  在社区内部,我们建立服务区,打通数据壁垒,整合服务,请居民走进来。同时我们搭建调解平台,引入社区律师,建立调解小组及相关制度,让居民间的矛盾实时有人管、事事有人理。此外,警务室内部还设立党建文化栏、警务通告栏、便签栏,做好宣传的同时,也让我们更深入了解居民想法,在警务室和居民之间搭建起一座服务桥。

  科技建设也是南园模式的重要探索,以技术为支撑,用科技作保障,通过强化科技水平保障社区安全。社区内部实现了视频门禁的全面建设,在压实实有人口的同时,大大提升社区技防、破案能力。平安深圳的应用推广,让群防群治队伍从单个作战到多个联动,应急处置效率更高。社区数据的融合运用,让社区部门之间沟通更迅速,联动更有效率,提升了社区的整体治理能力,也为居民打造一个更安全的环境。

  近两年,我们积极探索社区管理新模式,通过多项措施,巩固强化群防群治力量,为创新社区治理新模式持续注力。警队力量取之于民,用之于民,警民深化合作,社区治安防控正向专业化发展。首先是强化社区队伍的专业能力,实施定岗定责和拉动训练,以平安深圳为支撑来开展救火、协助破案等应急处置工作。其次是通过建章立制,压实主体责任。通过房东签订责任书来压实法律责任,建立日常的排查整治制度,提高房东、企业、物业的管理责任意识。同时还要注重多元参与,社区治理更多帮手。在建设的过程中,逐步萌发建立平安南园促进会、楼栋长服务站等自治组织,让参与社区治理的力量更加多元化和专业化。

民生警务更亲民 便民服务再升温

讲述人:陈海平(深圳市公安局指挥部秘书处督查科科长)

  为顺应新时代警务工作的新需求,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和“放管服”改革,我们着力打造了民生警务深微平台,实现公安服务事项网上一站式、全流程、智能化办理,推进各警种精简审批流程,让市民少跑腿、数据多跑路。

  民生服务推陈出新,服务不断升级。以往市民群众要在不同业务窗口跑好几次才能办完的事,如今通过网络,动动手指在线上办理,选择邮寄到家服务,足不出户就能把事办好。以前办事需要携带各种材料,忘记带材料或复印件需要来回跑动,如今通过电子证照共享,直接读取电子证照使用,确实需要复印的可在窗口免费为市民复印。

  以往办事来回跑、办事慢,我们通过不断压缩办理时限、办理流程,让群众办事最多跑一次,大部分零跑动。此外,以往大厅排队人满为患,如今通过网上预约,现场取号直接办理;需要采集人像、指纹的事项在警务一体机上就能够办理。这些利民、利企、利警的变化,得益于创新互联网思维下的警务革新。

  从“窗口办”到“网上办”,从纸质材料到电子证照,从“来回跑”到“零跑动”,这是一条科技创新之路,每一个路标都铭记着深圳公安的发展与进步。

刑事技术日新月异 攻坚克难勇攀高峰

讲述人:刘云(深圳市公安局刑事警察支队技术处文检照相科三级警长)

  1994年,公安部在辽宁省公安厅举办计算机绘制现场图学习班,我有幸前往参加学习。学习归来后,我把这项新技术向全市各基层办案单位推广、普及,从上世纪九十年代起实现了深圳全部采用计算机绘制刑事案件现场图。

  1999年,我赴公安部物证鉴定中心进修学习该专业,并在技术处建立声纹鉴定专业,该专业快速投入实战,为当时急需法庭证据的绑架案、敲诈勒索案、骚扰110报警案、散布恐怖信息案等,提供了有力的证据。该技术走在了全国前列,在侦查电信诈骗、贩毒的新型犯罪案件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2010年,我从犯罪心理学、心理测试的基础知识,初级、中级、高级一步一个台阶向前迈进。2011年,我受理盐田分局海山派出所一宗特大盗窃案,用心理测试法将侦查中甄别的5个嫌疑人中的一个真正作案者测出,圆满破案。此案的破获为心理测试专业的向前推进奠定了良好基础。

  计算机绘制现场图、声纹鉴定、心理测试三项专业的建立,让深圳公安刑事技术在这些专业领域走在全国前列。回顾自己的从警生涯,我只想深情地对着庄严的警徽说一句:我把青春献给你,此生无悔!

深耕细作 创新治安管理不止步

讲述人:张文彬(深圳市公安局龙岗分局宝岗派出所所长)

  我2003年加入深圳警队,当时深圳治安形势复杂,两抢案件频发,派出所的警力都用在打击犯罪上。而随着深圳公安对社会治安管理的创新,加大社会治安管理力度,强化“枫桥式公安派出所”创建活动,治安环境得到极大改善。

  如今,两抢、斗殴等暴力犯罪得到有效遏止,保障了市民的人身和财产安全,提升了市民的安全感。我们也可以腾出手来为市民增加更多人性化、精细化的管理和服务,不断加强基层防范宣传,化解基层矛盾,提升市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警务信息化建设为深圳警队的发展壮大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和保障。有了智慧警务终端,一方面提升了民警的工作效率,巡逻防控力度和执法办案效率都得到极大的提升。另一方面,智慧警务云终端丰富了警队的工作内容,通过云终端,民警执法办案的便利性得到提升,获得感随之上升。

  执法规范化也是警队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变化。早年,基层民警面对大量案件,疲于应对,出现调查取证或执法办案不规范的现象,导致一些陈年积案因为缺少相关证据,无法对犯罪嫌疑人定罪处罚。现在警队建立执法管理中心、执法办案区,建设执法闭环系统,执法规范化得到显著提升,警队在规范执法的同时,给市民群众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公平正义。

治安环境大改观 智慧警务护民生

讲述人:单香梅(深圳市公安局治安巡警支队巡防处四级警长)

  从警26年来,我在治安部门工作17年,见证了深圳社会治安的蝶变。

  上世纪90年代的深圳,深圳警队通讯使用老式寻呼机,巡逻防控基本以步巡为主,通讯保障、车辆配备都不能与现在同日而语。那时,飞车抢夺、扒窃、黄赌毒案件多发,案件侦破依靠人海战术、地毯式走访排查,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而且远程通讯只能依靠BB机,即使打出电话,警力也难以迅速调配。如今,指挥调度实时可视化,多功能警车、警用无人机、直升机、巡逻艇等现代化警用装备运用于日常勤务,运用各类信息化手段侦查破案,构筑起防控打击的天罗地网。

  1984年,深圳公安顺应特区市场经济发展需求,创立了全国首家保安服务公司,中国保安业的发展从此拉开序幕。当时,保安行业在国内还是一片空白,30多年改革变迁,通过清理整治、教育培训、规范管理、建立长效机制等方式,大力推进保安行业改革创新,赢得“中国第一保”的赞誉。

  作为改革开放的窗口,文博会、高交会等大型活动落地深圳,随之而来的大型活动安保压力剧增。我们通过推进法治化、规范化、标准化工作方法,探索科技化应用,运用“智慧新警务”、无人机等科技手段,全面筑牢大型活动安保防线。

  以前,一个社区民警要承担人口管理、治安防范、纠纷调解等繁杂的警务工作,一支钢笔和几张表格,根本囊括不进来。近年来,我们积极探索基层治理新模式,全力开展“枫桥式公安派出所”创建和“减负”“赋能”“治理”“智慧”4大工程建设,并在全国创建“一格一警”制度,打造出全省最具“互联网+”思维的群防群治模式,为错综复杂的城市基层矛盾难题找到破解之道。

  如今,警务效能跨越发展,社会治安持续好转,这在当时是无法想象的。变革是深圳警队的创新之魂,但唯一不变的是深圳警队的为民初心。顺应社会发展和群众的新期待,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幸福感永远都是我们的不懈奋斗目标。

  (人民公安报 编辑:努努)

附件下载:

 长者助手
适老化无障碍服务

地址:广州市黄华路97号
电话:020-83832980
投诉举报电话:12389

公安厅微信号

公安厅微博号

版权所有:广东省公安厅政务网站  主办单位:广东省公安厅

粤ICP备20053102号 网站标识码:4400000047 公安机关备案号:44010402001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