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有个别地区反映,学校的学生接到诈骗电话。电话内容称:十九大以来因政策发生变化,已申请的贷款账户需要注销,需要按照对方说的程序进行操作,否则会产生不良的影响。不少同学信以为真,听从了骗子的话,从而被骗走了卡中的存款。此类案件不仅造成了钱财的损失,也同时让不少真正需要助学金、以及正在尝试申请助学贷款的同学感到迷茫。
对于以上情况,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发布了2020年第1号预警,提醒大家:以上是新的诈骗手段。目前,国家助学贷款没有政策变化。请大家务必提高警惕,避免上当受骗!
除了新型助学贷款诈骗,下面这四类诈骗也需要特别注意!珠海已有28个孩子中招!
2月1日到3月24日,珠海市反诈骗中心已经接到多起涉及中小学生的电信网络诈骗,被骗金额由几百元到上万元不等。骗子们利用学生感兴趣的游戏交易、刷单返利、低价买手机等进行诈骗,甚至是利用孩子们的善良冒充同学、好友借钱诈骗。
一、买游戏帐号,学费都搭上了
最近,林爸爸每天都会将手机给小林上网课,学习结束后,也会让小林玩会儿游戏放松一下。一天,有位游戏网友向小林出售帐号,他看到帐号里的装备挺好的,买了就能在同学面前炫耀一番。于是小林加了对方QQ,并偷偷地用爸爸的微信扫描对方发来的收款码转账1260元。原来,林爸爸为了方便孩子学习,手机里录入了小林的指纹,所以小林能轻松地用指纹支付。为了不让爸爸发现,小林还立马删除了转账记录。转账成功后,小林如愿拿到帐号,小伙伴们纷纷表示崇拜。然而,没过几天,小林发现这个帐号登不上了,后来卖家隔三差五就修改帐号密码,让小林转钱才能继续玩。小林不想在同学面前丢脸,只好不停地瞒着爸爸偷偷转账。直到最近林爸爸要给小林交学费了,发现这张绑定在微信上的银行卡钱少了,后来小林才向父亲坦白这一切。
二、返利?刷单?处处是陷阱
一天,12岁的小雪上完网课后,在群里看到看到一则能“赚钱”的广告,充值100可返还888元。小雪想试试“福利”真假,正好她拿着妈妈的手机,也知道支付密码,于是用妈妈的微信给对方转了100元。正当小雪美滋滋等返利时,对方突然称帐号存在风险,无法给返还金额,并让她把微信里的钱都转给对方来解封帐户,小雪赶紧按对方说的把微信里的1200多元都转过去。然而对方说还不行,还要在支付宝里继续转账才能解封帐号,称最后会一次性把钱返给她的。小雪就登录妈妈的支付宝,连续几次扫码转账,直到把妈妈支付宝里花呗的余额都用完了,对方把她拉黑,小雪才意识到自己被骗了1万多元,最后不得不把真相告诉妈妈。
三、同学、好友出事儿了,急用钱
高中生小玉最近在QQ上收到同学的求救,说她有个姐妹住院了急用钱,打算先把钱转到小玉银行卡,然后小玉再转给她姐妹的微信。小玉和这位同学的关系很好,一想到救人要紧,没多想就答应了。因为小玉没有手机,也没有银行卡,所以去请姐姐帮忙,问姐姐要了卡号让对方把钱转过来。很快对方发来转账截图,小玉看到截图上显示2800元已经转到卡上,就让姐姐扫描对方发来的二维码分几次转了2800元。转完之后,对方说钱不够,还要继续转4600元,这时小玉的姐姐发现不对劲,一查银行卡根本没到账。姐姐立马打电话给小玉班主任核实情况,班主任跟那位同学家长联系后,发现是同学的QQ被盗了,那张转账截图也是假的。
四、超低价就能买到高端手机?
小诗最近都在用妈妈的新手机上网课,她想着要是自己也能拥有一台手机该多好啊。一天,她在QQ动态里看到一个网友发布了卖手机的活动,只要588元就能买到iPhoneXR,小诗赶紧加对方好友了解情况。看到对方发了很多手机的图片、买家的评论,小诗就相信了对方,拿妈妈的手机通过指纹支付给对方转了588元。随后,对方以交押金、税费为由让小诗再转2000多元,并承诺收货后会全部退回。当小诗转账之后,对方既没有发快递单号,也没有回复任何消息。妈妈拿回手机看到转账记录后,发现孩子被骗了,原本是为了方便操作才给孩子录入了指纹,没想到给自己埋雷了。
警方提醒各位家长
线上教育,不是把手机交给孩子就完事了,请家长们帮助孩子牢记这三条知识点!
一是提醒孩子们警惕网络上主动加好友的陌生人,谨慎加入群聊,添加陌生人或加入陌生群之前,一定要请大人们核实对方身份;
二是树立正确价值观,不要让孩子们有“不劳而获”的理念,别被“免费送”“充值返利”等吸引;
三是加强手机防护,家长们要做好自身手机支付的安全措施,莫轻易告知孩子手机支付密码、银行支付密码等重要信息,并告诉孩子不要盲目扫描二维码,更不要盲目点击来源不明的链接。
(广东省公安厅 编辑:小颖)
附件下载:
版权所有:广东省公安厅政务网站 主办单位:广东省公安厅
粤ICP备20053102号 网站标识码:4400000047 公安机关备案号:44010402001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