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头樟林古港历史可谓源远流长——“未有汕头埠,先有樟林港。”樟林港位于汕头市澄海区东里镇,在清代中叶汕头开埠之前,这里被誉为“潮郡噤喉”。樟林古港更是全国“海上丝绸之路”三个起航港口之一,全盛时期号称粤东第一大港,税收占全省1/5以上,是“通洋总汇之地”、“河海交会之墟”。
时光流转,曾经的港口变成了今天的旅游景区,变成了潮汕人追思先祖的精神家园。守卫这片热土的,是汕头市公安局澄海分局东里边防派出所。
不畏艰险敢为人先
历史上,对外通商的红头船在樟林港云集,一批又一批粤东和闽南的先民乘坐红头船飘洋过海,经商谋生,繁盛时间超过一个世纪。
澄海是红头船发祥地,对澄海人及澄藉侨胞来说,红头船既是苦涩的回味,又是美好的向往;既是万千赤子艰苦奋斗、开拓进取的桥梁,又是海内外潮汕人团结的纽带,见证了千万潮汕华侨走出国门、远赴重洋的拼搏奋斗史。
先民乘红头船出海,必须有拼搏奋斗、向外拓展的精神。面对海上航行的艰辛,必须临危不惧、顶风而上,才能战胜海上的滔天巨浪。来到异国他乡,举目无亲,他们一切从零开始,努力开创,敢为他人之不能为,才能站稳脚跟,谋得生机。
总而言之,“红头船”精神是潮汕文化的精华,也是刻在潮汕人骨子里不灭的印记。
沧海桑田,如今的樟林已远离大海,更不是码头,但古港留下的河道还蜿蜒在潮汕平原。现年56岁的汕头市澄海区东里镇文化服务中心负责人吴庆连告诉记者,樟林古港是广东省目前重点打造的8处古驿道的示范地区之一。
2017年2月17日,在樟林古港码头最上面的石阶挖出一块古石碑,石碑佐证了这里曾经是“海上丝绸之路”起源地之一,也佐证了当年的繁盛。同年2月26日,汕头市樟林古港获得“广东十大海上丝绸之路文化地理坐标”的称号。
翻开樟林古港的历史,沧桑变换的气息扑面而来。在樟林古港旧址附近,东里镇政府建造了一座“古港碑”。我国当代著名作家秦牧为其撰写了碑记。秦牧祖籍恰好就是澄海东里镇,这里曾是他儿时玩耍过的地方。
从秦牧的碑记以及众多历史资料来看,樟林港曾经是粤东第一大港,早在清代康熙年间汕头开埠之前,由于对外贸易的发展和群众移民海外的需要,这一滨海村寨渐渐发展为一个海运港口,帆樯云集、货栈成行。红头船,即一种船头漆成朱红色、单桅或双桅、木材结构的大型帆船。船只从樟林港装载旅客和货物,北上直达天津、青岛等地以及海外的日本,南下出航暹罗(泰国)、新加坡等东南亚国家。
据吴庆连介绍,清代潮州与南洋的航运,是从与暹罗(泰国)的大米贸易开始的。而早期的大米贸易,都是暹罗船运载。这些船只,大部分由旅暹潮籍华侨经营,船员几乎全是中国人。乾隆年间,准许商民前往暹罗采购大米。潮州很快发展起一支远洋帆船队。
船头为何漆成红色呢?吴庆连告诉记者,雍正元年,规定广东商船船头及大桅上部漆红色,故称红头船。广东潮汕民船船头漆为红色的因由是:广东潮汕地区位于南方,南方属火,用色为赤,赤即红色,故船头用红油漆饰,青色钩字,红头船的由来就是如此。也有另外一种说法是:红色船头能够趋吉避凶。
朱红船头、实木船身、三帆齐发……2018年11月10日,汕头市澄海区在樟林古港河里建造了一艘高仿真景观红头船,它承载着无数海内外潮汕人浓浓的乡愁。
旅游发展治安复杂
近些年,樟林古港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古港河水焕然一新,水质清澈;滨河步道古朴素雅,两岸新修4个广场,场地开阔,绿植遍布,景致极佳;艺术雕塑增添古港文化气息,信息柱、指引牌、导览图等标识系统为到访游客提供便利。保育活化后的樟林古港不仅成为本地村民休闲的好去处,更吸引了众多海内外华侨、游人过来参观游玩投资购物。
“相比2016年以前,如今古港日均游客增长800%以上。伴随着游人的增加,东里镇政府积极规划打造古港生态文化旅游区,着力提升品牌价值和商业价值,引导村民转型开发民宿、餐饮、纪念品展销等业态,镇村经济转型发展一下子有了新思路。但是,伴随着旅游业的兴旺发达,社会治安也变得复杂起来。”东里边防派出所所长张晓星说。
作为该区重要的“文化名片”,樟林古港自2017年11月改造完成后,吸引了大量周边群众和游客休闲游玩,由于缺乏有序管理,仅2017年11月,樟林古港附近就接报盗窃摩托车案件26宗。
针对辖区樟林古港旅游业兴旺发达、周边盗窃案件高发的情况,东里边防派出所抽调樟林古港周边4个村居联防队员与派出所联合组建防控小分队,于每晚案件高发时段在樟林古港开展便衣巡逻,并采取随机盘查可疑人员的方式震慑犯罪。
与此同时,东里边防派出所持续常态化开展巡逻伏哨,加大樟林古港周边重点区域和重点时段的武装巡逻管控,有效提升了樟林古港及周边区域治安管控力度。
针对樟林古港周边摩托车停放管理无序,既影响景点风貌又极易成为犯罪分子作案目标的情况,该所联合汕头市公安局澄海分局交警大队三中队对樟林古港周边摩托车停放点开展联合整治,不定时开展查缉盘查工作,对散乱的摩托车停放点组织突击清理整治,确保摩托车能集中停放。同时,该所还深入发动各村居治保组织,组建治安管理小组,在重点时段轮流看守樟林古港车辆停放点,有效震慑和防范盗抢分子。
为提升群众和游客摩托车防盗意识,东里边防派出所组织民警在樟林古港开展宣传引导,规劝群众自觉将摩托车停放在指定位置,积极配合派出所工作。同时,落实驻村民警深入村居开展走访宣传,积极宣传防盗及安全知识,营造专项行动良好整治氛围,提示广大居民遵规守法、文明停放,取得整治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
主动约谈化解矛盾
文化熏陶下的东里边防派出所辖区,治安好,案件少,矛盾纠纷易化解。
在工作中,该所摸索出一套矛盾化解机制,例如,联合摸排化解。派出所联合驻地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开展疏导稳控工作,及时疏导化解矛盾纠纷。主动走访约谈化解。派出所主动走访约谈矛盾当事人,办案民警通过耐心阐明相关政策,及时排解当事人的顾虑和矛盾,防止出现不稳定因素。搭建沟通平台化解。派出所多点联动,主动邀请矛盾双方当事人到派出所进行调解座谈,搭建沟通平台让双方当事人进行有效沟通,确保当事人及时了解维权渠道,拓宽问题解决方式。
2018年3月15日晚,该所辖区樟林一工地上工人潘某加(男,1972年出生,湖南省人)突发心肌梗塞,送往医院抢救,后经抢救无效死亡。3月18日,潘某加亲属从湖南省赶到东里镇与施工方商讨赔偿问题,因协商未果,潘某加亲属情绪激动,扬言要到上一级公安机关上访。
得知该情况后,当日晚,东里边防派出所主动搭建沟通平台,邀请双方当事人就赔偿问题进行协商,同时联合澄海区劳动局和东里镇政府进行协调化解。经多方努力,最终促成双方就赔偿问题达成协议,该事件得到圆满解决。
(汕头公宣 编辑:小宇)
附件下载:
版权所有:广东省公安厅政务网站 主办单位:广东省公安厅
粤ICP备20053102号 网站标识码:4400000047 公安机关备案号:44010402001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