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充好友、亲戚诈骗,许多市民已经觉得是“小儿科”的骗术,轻易不会上当。但如果对方发来几秒钟的语音,内容是“我是你朋友本人”,“是我是我”,而声音也确实是好友本人,大家会不会就此放松警惕?
深圳市反电信网络诈骗中心近日发布预警,提醒市民注意“冒充好友”诈骗的“升级版”。
近日,董先生上班时收到妻子的微信消息:“我在超市买点东西,没带钱,你给我转200元吧。”董先生想到网上诈骗横行,谨慎地问了一句:“老婆,是你吗?”很快董先生收到一条语音:“是我是我。”董先生一听确实是妻子的声音,便依言转钱。下班回家之后才发现,妻子整天都在家里看孩子,根本没去超市。虽然被骗的钱算不上多,但董先生还是马上报警。
反诈骗民警告诉记者,此类“是我本人”的语音都是骗子提前录好的。那么骗子是怎么拿到这些语音信息的呢?以董先生为例,他妻子是家庭主妇,沉迷某款手游。骗子以“帮你充值游戏点券”为名跟她在微信上语音聊天,并诱使她提供微信账号、密码。期间,骗子故意问她,是否是该游戏昵称的本人,轻松就得到了董先生妻子的语音回复“是我是我”。
民警进一步介绍,骗子还用到了一种“高科技外挂”,也就是山寨版微信。他们盗走微信账号后,会通过山寨微信软件克隆一个相同的微信号,然后再通过克隆微信号的外挂技术,直接转发语音。
腾讯官方表示,这些声称可转发语音的软件均属于微信外挂软件,不仅严重侵犯微信的软件著作权,还会留有后门及木马,具有严重的安全风险。所以千万不要下载所谓的“开挂微信”“克隆微信”。
警方强调:市民上网时一定要提高信息安全意识,不要轻易透露微信账号、密码等个人信息;如他人在微信上提出转账请求,应通过电话、视频等能产生实际交流的方式确认对方是否为本人;在微信中应养成设置好友备注的习惯,有助辨别“克隆”好友;若发现微信账号被盗,应及时冻结账号,及时报警,并通知其他好友切勿上当。
(深公宣 编辑:小宇)
附件下载:
版权所有:广东省公安厅政务网站 主办单位:广东省公安厅
粤ICP备20053102号 网站标识码:4400000047 公安机关备案号:44010402001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