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为老百姓的生活、工作、学习带来诸多便利,但网络也是一把“双刃剑”,近年来,各种网络诈骗活动层出不穷,让不少群众蒙受了经济损失。眼下正是岁末年初,诈骗分子进入了活跃期,准备利用这段时间捞一把回家“过肥年”。汕头市警方提醒老百姓,要提高防骗意识,守紧自己的“钱袋子”,小心上当受骗。
由警察、银行工作人员以及运营商工作人员组成的汕头反诈中心(汕头市打击治理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中心)是一个专门打击各种网络诈骗活动的机构,是网诈分子的“克星”。网诈分子是煞费苦心挖坑设局诱人入彀,而反诈民警则是千方百计与骗子较量,打、防、堵、封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行为,通过冻结、止付等方式来减少受骗者的损失,维护人民群众的财产安全。
据反诈中心有关负责人介绍,该中心成立1年来最大的战绩就是帮受骗者追回一笔高达252万元的款项。当时,市民章先生在接到一条汇款短信:“622848083××××××6619曾剑,请尽快转存卡上”之后,就通过网银将公司252万元汇入对方银行账号,1小时后他发现被骗,马上报警求助。接报后,反诈中心立即启动止付程序,开始了与骗子争分夺秒的较量。经过近1小时的不懈努力,成功锁定诈骗账户,并实施紧急止付、冻结账户等应急措施,成功拦截被骗资金252万元,让其“完璧归赵”。
前不久,反诈中心接到省公安厅预警信息称,市民谢女士正在受到冒充公检法不法分子诈骗,需要及时劝阻拦截。反诈中心民警立即争分夺秒采取措施,查询到事主户籍地和联系方式,第一时间打电话联系事主,同时发送反诈骗短信提醒事主。然而,谢女士正在与假冒警察的诈骗者通话,电话一直处于占线状态,未能够及时联系上。反诈中心民警当机立断,迅速联系当地派出所。就这样,警方在接到预警后的11分钟,联系上谢女士在外工作的父亲,并通过他告知谢女士被骗的真相。这时,谢女士正准备将50万元汇到“假警察”所谓的“安全账户”上!事后,谢女士感慨地说,如果再稍慢几秒,50万元血汗钱就“飞”走了,真的感谢反诈中心民警把差点落入犯罪分子口袋里的巨款保住了。
还有一次,反诈中心接到市民余女士报称她公司的电子邮箱被人恶意入侵并修改信息,还与她的美国客户联系,让她的客户汇款15000美元到某银行账号的信息后,民警快速反应,利用中心快速查询、止付机制,成功止付涉案资金15000美元(折合人民币10万余元),有效避免受害人的资金损失。
常见几大诈骗“套路”
防骗首先就是要识骗,警方向大家介绍了诈骗分子常用的几大诈骗“套路”,让市民“入脑入心”,加强防范。
套路一:“海外代购,折扣多多!”网络代购诈骗中,骗子以“年底回国、代购尖货、折扣多多”为诱饵,吸引对代购不熟悉的人关注,向买家实施诈骗。
套路二:贷款诈骗。通过群发信息,称其可为资金短缺者提供贷款,月息低,无需担保。一旦事主信以为真,对方即以预付利息、保证金等名义实施诈骗。
套路三:“集赞有奖!快快分享!”市民经常在朋友圈看到“转发到朋友圈,集齐××个赞兑换好礼”的信息,这可能是骗子的诱饵,以此骗取个人钱财或隐私信息。
套路四:冒充公检法电话诈骗。冒充公安机关、检察院、法院工作人员拨打受害人电话,以事主身份信息被盗用涉嫌洗钱等犯罪为由,要求将资金转入“国家安全账户”配合调查。
套路五:退款诈骗。冒充“淘宝”等公司客服拨打电话或者发送短信谎称受害人拍下的货品缺货,需要退款,诱骗受害人提供银行卡号、密码等信息,实施诈骗。
套路六:二维码诈骗。以降价、奖励为诱饵,要求受害人扫描二维码加入会员,实则在二维码中植入木马病毒。一旦扫描安装,木马就会盗取受害人的银行账号、密码等个人隐私信息施行诈骗。
防骗要熟记这些“常识”
警方提醒,岁末年初,向来是诈骗尤其是电信网络诈骗的高发期,大家一定要提高警惕,要做到六“一律”和防范八“凡是”。
六“一律”:只要陌生人一谈到银行卡要转账,一律挂掉;只要陌生人一谈到中奖了要先交税,一律挂掉;只要一谈到“电话转接公检法”,一律挂掉;陌生短信,让人点击不明网址链接的,一律删掉;微信不认识的人发来的链接,一律不点;一提到“安全账户”的,一律是诈骗。
八“凡是”:凡是自称“公检法”要求汇款的;凡是叫你汇款到“安全账户”的;凡是通知中奖、领奖要你先交钱的;凡是通知“家属”出事要先汇款或转账的;凡是在电话中索要银行卡信息及验证码的;凡是让你开通网银接受检查的;凡是自称领导要求汇款或转账的;凡是陌生网站要登记银行卡信息的,这些都不可信。
(汕头公宣 编辑:努努)
附件下载:
版权所有:广东省公安厅政务网站 主办单位:广东省公安厅
粤ICP备20053102号 网站标识码:4400000047 公安机关备案号:44010402001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