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交管局专栏 > 交通安全

新加坡重视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

时间:2011-10-06 01:03 来源: [字号: ]
分享到:

    新华社新加坡10月5日电:新加坡是一个面积狭小、人口密集的城市国家。经过多年的发展建设,新加坡目前已基本解决了城市交通的拥堵情况,实现了城市交通快捷、便利与舒适的目标。这是新加坡政府重视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与管理采取科学态度,利用高科技来处理城市交通问题的结果。

    新加坡之所以交通顺畅,全国约80万辆汽车(其中约50万辆为小汽车)在城市有序分流,主要有以下三方面因素。

    一、重视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完善陆路交通立体网络。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新加坡私人购车大幅飙升,由此造成的交通拥堵现象屡见不鲜。为此,新加坡断然采取了抑制私人交通,积极发展公共交通的明智之举。新加坡政府从上个世纪70年代起便不断加大发展公共交通的力度,制定和完善城市交通总体规划,投入巨额资金,加快城市陆路交通网,络的建设,引进先进技术改造交通指挥和通讯系统。  目前,新加坡全国公路干线长度已超过3000公里,其中以泛岛高速、中央高速和淡滨尼高速为主的9条高速公路的总长已达140多公里。可以说,经过艰辛努力,新加坡目前已经构筑起一个犹如蜘蛛网般的高度发达的立体陆路交通网络,以地铁和轻轨为主线,以公交车和出租车为辅助,纵横交错,四通八达,点线结合,线点相连,有效地鼓励人们舍弃昂贵的私人交通工具,积极享用便利而舒适的公共交通工具。

    二、服务规范,管理严格,处罚严厉。拥有完善的公共交通服务网络只是解决城市交通拥堵现象的首要条件,而科学化的管理才是实现城市交通顺畅的重要保证。

    新加坡四通八达的交通线路与站点的设置颇为考究, 处处体现了以人为本、为民服务的宗旨。地铁线路与公交车相连,可以提供从各个组屋住宅区(政府出资兴建的大型高层居民住宅楼群)到市区、商业中心及各个旅游景点的快捷交通服务。每一个地铁站同时也是多条公交车线路的转换站,而且这些站点通常都建有人行通道与附近的组屋住宅区相连,搭有抵御日晒雨淋的顶棚。此外,为了鼓励和吸引更多的人搭乘公交汽车,政府特意在地铁站附近建有大型购物商场、电影院、小吃中心和夜市摊位等,颇受人们欢迎。在高峰期。及规定的时段内(周末及公共假日除外),公交车辆享有专用通道,任何非法占用公交车道的其它车辆都会被安装的摄像机录像,并根据违规者的触犯次数加以处罚。为了便于跟踪调度,做到服务定点准时,新加坡的大多数公交车都安装了全球卫星定位系统。除了强调公交车安全舒适之外,许多公司都在便捷上做文章,使乘客感觉很方便。

    新加坡还对路边停靠车辆作了严格规定。城市内外的大街小巷都标有双黄线等,严禁车辆随时随地停靠。同时,为了避免交又汇车,影响车速,许多地方均被划成单行线。在市区,政府还规定大饭店都必须修建一定规模的地下停车场,市区不少地方也都按规定修建了高楼式的多层停车场。这些措施避免了人们随意在道路两边停车,保证了市区道路的通畅。

    三、独创电子道路收费系统ERP及拥车证COE制度,有效控制市区车流量及车辆总体数量。为了在高峰时段有效控制进入市区的车辆数量,新加坡于1998年9月开始实行世界第一个市区电子道路收费系统以取代自1975年便开始使用的区域通行券系统或人工收费系统(ALS)及90年代初在三条主要高速公路上使用的道路收费系统。

    事实上,ERP系统是专门的小范围无线电信息系统 (DSRC),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即带现金卡的车载单元 (IU)、ERP显示牌(控制点)及控制中心。在IU的数据库中,每个IU号同其所在车牌号对应,IU上有一个槽用来从接触式现金卡上支付费用,该卡由当地银行组成的专门机构发行和管理。

    目前,新加坡97%的车辆已经装备了IU设备。除消防车、警车和救护车不用安装IU设备外,其它车辆都要才艮据不同的收费标准,选用不同的IU设备。

    为限制汽车数量的增长,新加坡实行车辆定额分配制。按照这一规定,个人在购买新车时,必须首先向政府提出申请,投标购买一张有效期为10年的“拥车证”。由于每个月只有固定数额的拥车证可供投标,所以不是每一位想购买汽车的人都能如愿以偿。10年期满后,驾车者无论是继续用车还是另购新车,都必须支付另外一笔费用。

    拥车证的数量由政府控制且价格视市场需求而上下浮动。目前一个拥车证的价格约为3万新元(约合1.68万美元)。在新加坡,车辆的价格包括了拥车证的费用。

  在新加坡,无论是在大街小巷还是在高速公路上,人们很难听到鸣笛声,也很难看到繁忙的交通警察的身影,但这里的交通秩序井然,交通拥堵现象比较少见,这无疑是新加坡政府采取上述有效措施的结果。


附件下载:

 长者助手
适老化无障碍服务

地址:广州市黄华路97号
电话:020-83832980
投诉举报电话:12389

公安厅微信号

公安厅微博号

版权所有:广东省公安厅政务网站  主办单位:广东省公安厅

粤ICP备20053102号 网站标识码:4400000047 公安机关备案号:44010402001781